院内新闻
  • 医院公告
  • 医院概况
  • 新闻资讯
  • 诊疗中心
  • 专家介绍
  • 患者服务
  • 人才招聘
  • 精准扶贫
  • 在线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护理新技术】 小身材大作为——青海红十字医院肿瘤二病区成功开展首例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技术

    2024-02-28 09:09:00
    【护理新技术】 小身材大作为——青海红十字医院肿瘤二病区成功开展首例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技术

        随着静脉治疗专科发展,人们对静脉输液治疗和护士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增加临床静脉输液工具多样化选择,填补普通留置针(3-5天)和CVC、PICC(1-12月)的留置空白。在医院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肿瘤二病区PICC专科护士率先在本科室成功开展了迷你中线导管的置入。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静疗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满足了部分患者短期输液、急危重症患者过渡期及静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输液的需求。

        迷你中线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外周静脉置管技术,相比传统的中线置管方法,具有更小的切口和更短的手术时间。通过在患者上臂置入迷你中线导管,实现外周静脉输注可延长30天的需求。这种技术具有穿刺少、流速快、保护血管等优点,受到很多患者的关注。在本次治疗中,患者是一名44岁女性,肺癌,外周静脉条件差,静疗小组组长郭生梅护士长和PICC专科护士李桂云经过综合考虑评估,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PICC专科护士李桂云操作,成功为患者置入“迷你中线导管”,为患者后续治疗建立一条安全重要的静脉通道,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输液痛苦,让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输液更舒适便捷。

    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青海红十字医院在静脉通路管理方面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及扩大,对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推进新技术、新理念、新规范有着重大的意义。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同时也标志着医院在静脉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得益于医院一直以来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对专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学科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探索,技术的突破需要刻苦地钻研,在护理部的带领下,我院静疗小组致力于普及推广专科领域内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推动静脉治疗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更大限度保障静脉治疗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持续改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文/图:肿瘤二病区 李桂云

    审核:李南飞 刘唐春 李翔

     
     

    健康小课堂

     

    什么是迷你中线导管?

       迷你中线导管是长度为8cm~10cm的静脉导管,可采用常规穿刺技术置管在前臂浅静脉,或采用超声引导技术置管在上臂中段深静脉,其尖端不超过腋窝。导管规格为3~5fr,为聚氨酯材料,可以满足治疗周期1~4周的患者使用,不仅能降低因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而且还具有并发症少、使用周期较长等特点,填补了外周留置针(3~5天)和CVC、PICC(1~12月)留置时间的空白。

    适用范围

     

      1.输液治疗时间1~4周。

      2.使用普通留置针易脱出的病人(躁动、谵妄、意识模糊等)。

      3.需要快速大量补液补血的病人。

      4.重症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后需要替换导管,用它暂时替代的患者等。

    优点

      1.留置时间为1~4周,填补了普通留置针(3~5天)和CVC、PICC(1~12月)留置时间空白。

      2.不易脱出、稳定性好。

      3.流速快,可用于快速补液、补血的病人。

      4.穿刺成功后不需要X线定位。

      5.采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穿刺,全密闭一体化,减少感染机会。

     

     

  • 回顶部
青海红十字医院微官网 版权所有
Program C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