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红十字医院,一场历时 4 个多月的救治行动,成功地将王龙(化名)从 “折叠人” 的困境中解救出来,使其重获新生,行走自如,能够再次仰望天空。这不仅是王龙个人的重生之旅,也是青海红十字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在治疗脊柱侧弯和畸形矫正方面不断创新技术,进军新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王龙,这位来自民和土族回族自治县的土族汉子,命运在 15 岁那年发生了转折。他在医院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随着时间推移,病情愈发严重。到 30 岁左右,严重的驼背畸形和髋关节僵硬让他无法抬头行走,身体近乎折叠,生活陷入无尽的黑暗。这种“折叠人”的体态也让他的生活一度陷入黑暗的绝境
所谓“折叠人” 是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最严重身体畸形之一。患者身体近乎 180 度折叠,双髋关节强直,行动能力受限,胃肠及心肺受压,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呼吸困难。由于畸形骨骼长期压迫重要器官,身体慢性消耗,患者劳动能力丧失,生活无法自理,只能依赖家人照顾,且寿命通常不超过 50 岁。
患病前的王龙,本有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然而疾病如同阴霾笼罩了他的世界。40 岁的他,已许久未抬头看过高处,只能弯腰低头行走,无法正常工作。他出生于农村,父母为了给他求医问药、日常照顾,耗尽心力。十余年间,王龙辗转多家医院,却始终未得到有效治疗,且因经济困难也无法赴省外就医。平日生活中,他无法平躺入睡,身体折叠导致饭量极小,身体逐渐消瘦,严重营养不良和呼吸困难如影随形。
2024 年 10 月,王龙怀着最后的希望来到青海红十字医院。在这里,阿尖措教授、邝磊教授、李占银教授带领的脊柱外科团队和郭立平教授带领的关节骨科团队接过了拯救他的接力棒,为其制定了详尽的治疗方案。医疗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先后为他实施了 2 次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手术和 2 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逐步将他折叠的身体打开。2024 年 12 月,王龙终于完成了全部治疗,身高从原来的 132 厘米增长至 168 厘米。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智善公益基金会为他的治疗费用兜底,最终医保结算之后实现了免费医疗,为这个贫困的家庭给予了极大的经济支持。
如今的他,不但能够挺起脊梁,自信地行走,也终于可以舒展胸怀,仰望世界,看到世间的各种美好和人生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康复之后的他也为整个家庭重新点燃了希望之光。在术后日常生活中,王龙重拾往日的活力,展现出了新生的喜悦。回家后,他还特意写下感谢信寄给阿尖措教授,向救治他的医护人员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
多年来,医院脊柱外科团队深耕脊柱畸形矫治专业领域,从早期探索到如今的成熟应用,已掌握多项前沿技术。如借助数字化辅助技术,精准规划手术方案,通过三维建模还原患者脊柱真实形态,为复杂畸形矫正提供可视化依据;创新性引入生物力学原理,研发个性化矫正装置,优化术后脊柱稳定性、精准操作,减少组织损伤,加速患者康复。近年来,像王龙这样因强直性脊柱炎导致脊柱严重后凸畸形、无法抬头行走、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的患者不在少数。值得庆幸的是,在阿尖措教授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已有30 多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成功康复,重获生活的尊严与希望。
未来,青海红十字医院将持续深耕脊柱侧弯与畸形矫正领域,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医学边界,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让医学的温度与力量重塑更加美好的人世间。
脊柱骨科科室简介
青海红十字医院脊柱骨科(骨二科)成立于2015年10月,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4名。
作为青海省临床重点专科,在省内外同行的帮助和支持下,学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科室拥有德国Joimax椎间孔镜设备、Delta脊柱内镜系统、西门子C型臂、惠尔G型臂、超声骨刀、微创镜下动力磨钻、进口显微镜及显微器械、进口脊柱微创通道等设备。先后被评为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骨科教育基地、UBE国际协会青海培训基地、智善公益基金会脊柱矫形定点医院、西部脊柱微创联盟医院、微创培训基地、3D打印骨科实验室。
在阿尖措副院长的带领下,科室以脊柱疾患的手术治疗及微创治疗技术为主要特色,脊柱微创手术量占科室总手术量70%以上,微创手术技术省内领先,率先在甘青宁地区开展椎间孔镜及UBE脊柱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同时也相继开展了AUSS及OSE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退变性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微创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例数省内领先。率先在省内完成严重脊柱侧弯截形矫正术,率先在省内开展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微创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年完成脊柱手术800余台,其中脊柱内镜手术200余例,在脊柱结核及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脊柱侧弯矫正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科室年平均门诊量7654人次,年平均出院患者人数1536人,年出院危重症患者比率40.2%,三四级手术占比达52.03%。在手足外科方面,开展了拇外翻畸形矫正、手足先天性畸形矫正术、尤其在创面缺损皮瓣修复技术省内领先,率先开展了肌腱吻合、血管神经吻合、断指再植等手足显微技术。
科普知识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1.累及脊柱、骶髂等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2.主要表现为下背部或臀部疼痛、僵直
3.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
4.可影响正常生活,甚至致残,但不影响寿命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风湿免疫病。主要病变部位为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并伴发不同程度眼、肺、肠道、心血管病变等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脊柱强直。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发病与遗传、感染、环境、免疫等多个因素相关。
治疗上,可使用阿达木单抗免疫制剂药物,需终身用药,阿达木单抗已经列入国家医保名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如果身体变形明显,可选择手术方式进行体态矫正。
专家团队介绍
阿尖措
主任医师
青海红十字医院副院长
司法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青海省先进工作者。青海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海省骨科学分会脊柱微创学组组长、青海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白求恩基金会骨科基层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脊柱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促会材料学组青年委员、骨科在线骨肿瘤专业编委、中华医学会显微专学会青年委员。率先在省内开展微创技术治疗脊柱骨折、椎间孔镜技术、通道下脊柱微创手术技术、脊柱显微镜技术,在上颈椎损伤及畸形的手术方面经验丰富,擅长退变性脊柱疾患、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脊柱微创技术及脊柱畸形矫正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年完成各类脊柱手术600余例,完成三新项目11项,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6项,参编专著《脊柱内镜微创技术》。
郭立平
主任医师
骨一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委员,西部关节镜与运动医学联盟委员,西北保膝联盟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海省骨科分会常务委员,AO青海省专家委员会委员。
李占银
主任医师
骨二科主任
青海省医学会骨科学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科普工作组委员、青海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SICOT 中国部足踝外科学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骨科工作 24 年,主持完成科研成果 3 项,参与编著著作 1 部,获得治疗脊柱侧弯方面专利一项,在省内外期刊发表专业文章 20 余篇。擅长脊柱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病理性骨折经 PVP/PKP 治疗、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及脊柱骨折脱位、颈椎病及椎管狭窄症的椎间植骨融合内 固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开展重度脊柱畸形的一期头颅骨盆环牵引 术、脊柱侧弯截骨矫形术、MIS-TLIF 及 UBE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
文/图:脊柱外科 宣传科
排版:臧莉
责任编辑:向广彤
审核:阿尖措 董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