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红十字医院心脏外科团队在多学科协作(MDT)的强力支撑下,成功为一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本院首例“经胸食道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该手术全程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完成,彻底避免了传统介入封堵术中不同程度的放射线暴露,并精准克服了患者巨大房间隔缺损(ASD)合并下腔静脉缘短小薄弱的解剖难题,标志着我院在绿色、精准微创心脏介入技术应用领域取得新突破。
患者桑女士(化名)因巨大房间隔缺损伴间断胸闷气短入院。术前评估不仅发现其房缺面积巨大、关键的下腔静脉边缘组织短小菲薄支撑力弱,还查出了“频发室性早搏”,这为后续的心脏手术操作带来了显著风险。为确保整体治疗安全有效,MDT团队制定了周密的序贯治疗方案:首先,由心内电生理科汪鲁青主任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彻底消除了室性早搏这一潜在的心律失常隐患,为后续的心脏手术扫清了关键障碍。在心脏电生理问题解决后,针对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巨大房缺+下腔边缘薄弱)以及对“免射线”的期望,心脏外科牵头组织了包括心内电生理科、超声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的MDT深入讨论。经过充分论证,团队科学决策了首选技术方案——经胸食道超声(TEE)引导下微创封堵术,同时制定了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作为可靠的备选保障方案。
这一技术方案的核心优势在于“绿色”与“精准”。手术仅需在患者右侧胸壁做一约2~3厘米的微小切口,全程依赖高清TEE进行实时、动态导航,医生在“超声之眼”的精准指引下,经心外途径直接送入并释放封堵器。术中,在麻醉科和超声科的紧密配合下,TEE清晰显示了巨大房缺的精确位置、大小以及菲薄的下腔静脉缘。凭借对超声图像的精准解读和娴熟操作,主刀医生成功将封堵器精准释放在预定位置。TEE即时确认:封堵器位置完美、形态稳定、完全覆盖巨大缺损,对脆弱的下腔静脉缘无不良影响,无残余分流!手术圆满成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心脏外科主任李晓良强调,此例成功是医院MDT模式贯穿始终、优越运行的生动体现。心内电生理团队先行精准消除心律失常(频发室早)隐患,是后续安全进行心脏封堵手术不可或缺的前提。MDT讨论汇聚各科智慧,基于患者特殊的解剖条件和强烈的“免射线”需求,科学决策了最优手术路径——超声引导微创封堵术,并制定了周全的备选预案。术中多学科的默契配合则是技术成功落地的坚实保障。MDT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为复杂病例提供环环相扣、个体化、最优化的诊疗方案。目前,桑女士恢复顺利,胸闷气短症状显著缓解。
文/图:心脏外科
审核:阿尖措 董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