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玉树自治州称多县的夜空仍浸在浓墨般的寂静里,青海红十字医院第七批支医队员李雯雯和路丽荣的电话突然响起,产房值班护士带着焦急的声音传来:“有个初产妇宫口快开全了,会阴条件不好,恐怕需要侧切……”
挂了电话,李雯雯立即给支医队长师红彪打去电话简短汇报了情况,路丽荣抓起早已备好的应急包就往外走。来称多县帮扶的这一个月,她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深夜召唤”。疾步走到宿舍楼大门口,发现其他支医队员整整齐齐站在车门前等她俩,心头一暖,责怪着怎么大家都来了,一句“怕你俩被黑熊叼走”的玩笑,驱散了深夜的紧张。车辆在清冷街道上疾驰,两人轻声商讨着产妇情况,多年经验让她们下意识构思评估方案。
抵达产房时,产妇宫缩已很密集。当地助产士迎上来询问是否需要侧切,李雯雯先俯身安抚产妇,随后两人迅速检查评估。“不用侧切,试试无保护会阴接生。”路丽荣语气肯定。这话让产房里的当地医护都愣住了——在称多县医院,这还是个陌生词,过去类似情况侧切几乎是常规操作。“别慌,我们一步一步来。”李雯雯一边调整产妇的体位,一边开始现场教学,“无保护不是‘不管不顾’,是要顺着胎儿娩出的节奏,用手法引导会阴缓慢扩张。这种方法的好处太多了——能最大程度降低会阴侧切率,保证会阴完整性,产妇少受一刀苦,产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也能大大减少,恢复起来更快。”她边说边示范,“你看,现在宫缩来了,让产妇像解大便一样往下用力,呼气时放松……注意胎头拨露的节奏,我们用手掌轻轻控制速度,给会阴足够的延展时间……”
而更让大家心头一颤的是,婴儿娩出后,她们并没有立刻剪断脐带,而是让脐动脉搏动消失后才进行断脐。“这叫延迟断脐,”李雯雯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能让更多血液从胎盘流向宝宝,增加宝宝的血容量和铁储备,对预防新生儿贫血、促进神经系统发育都有好处,是现在推荐的标准流程。” 处理完脐带,她立刻将婴儿放到产妇胸前进行皮肤早接触,同时细致讲解产后护理要点。当地助产士边记笔记边感慨:“原来还能这样保护产妇,今天真是又涨知识了。”
走出产房,产房外一直等候的产妇家属为她们敬献上哈达,支医队员们也纷纷上前拥抱。李雯雯和路丽荣鼻头一酸,来称多县的这些日子,她们见过太多当地医护对新知识的渴望,也深知一次成功的接生、一次细致的带教,或许就能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技术创新”的种子。
这颗种子,其实也是青海红十字医院支医团队播撒的众多种子之一。从凌晨的紧急驰援到日常的查房带教,从无保护会阴接生与延迟断脐等新技术的引入到规范流程的梳理,她们带着三甲医院的经验扎根高原,用一个个像这样的“深夜产房故事”,让先进的诊疗理念在称多县的土地上慢慢发芽。因为她们知道,比起“救一次”,“教会他们一次”更能真正守护好这片土地上的母婴安康。
文/图:青南支医队
审核:阿尖措 董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