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糖尿病足疼痛如“慢性酷刑”般日夜折磨,药物、物理治疗等方法疗效欠佳,“截肢”风险步步紧逼时,脊髓电刺激(SCS)置入手术成为糖尿病足疼痛患者的疼痛阻断器与保肢希望。它无需开刀,通过植入的装置,发放电脉冲,从而阻断疼痛感觉,用一种令人舒适的麻刺感(称为“感觉异常”)来替代原有的疼痛,让患者重新站立、行走,找回生活的尊严。
近日,青海红十字医院疼痛科王裕生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41岁男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了脊髓电刺激置入手术。该患者双脚趾疼痛1年余,疼痛使他夜不能寐,NRS评分6~8分,在当地医院给予药物、针灸、物理等多种保守治疗后疼痛缓解不佳,并逐渐出现左拇趾破溃变黑的情况,疼痛科团队联合医院手足外科、血管外科、中医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会诊后决定施行脊髓电刺激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的控制(NRS评分1~2分),患者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糖足剧痛:不只是痛,更是“保肢危机”
糖尿病足疼痛并非普通疼痛,而是长期高血糖损伤周围神经与血管后,引发的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形容这种痛为“火烧样、针刺样、电击样”,哪怕轻微触碰床单、衣物摩擦都可能触发剧烈疼痛,甚至在夜间痛到无法入眠。更危险的是,持续剧痛会让患者不敢活动患肢,导致局部血液循环进一步恶化,伤口难以愈合,最终陷入“疼痛-活动减少-缺血加重-伤口溃烂”的恶性循环,严重时不得不面临“截肢”的残酷选择。传统治疗如止痛药、神经阻滞,往往只能短期缓解疼痛,且可能伴随药物副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脊髓电刺激置入手术:如何“阻断”疼痛,守护双脚?
脊髓电刺激手术(SCS)是一种微创、可逆的神经调控技术,核心原理是“用温和电信号,替代剧烈痛信号”,从神经传导源头切断疼痛通路,既不损伤神经,又能精准缓解疼痛,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保肢创造条件。
手术全程仅需1~2小时,分为两步:
1. 微创植入,安全可逆:医生在局部麻醉下,通过穿刺针将一次性电极精准放置在脊髓硬膜外间隙(无需打开脊髓),电极连接体外临时刺激器,术后可根据疼痛缓解情况调整参数,确保效果适配。
2. 精准调控,双向获益:临时刺激期(通常7~10天)若疼痛缓解明显,再通过小切口植入体内脉冲发生器(类似“微型止痛泵”,体积仅如打火机)。电信号持续作用于脊髓神经,不仅能“屏蔽”痛觉信号向大脑传递,还能促进下肢血管扩张,改善缺血,帮助伤口愈合,降低截肢风险。
哪些疼痛患者,适合这项手术?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CRPS);外周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疼痛等疾病。
手术效果:不止“止痛”,更是“重启生活”
临床数据显示,脊髓电刺激置入手术对糖尿病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有效率可达70%~90%,多数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从8~10分(剧烈疼痛)降至3分以下(轻微或无痛),甚至恢复正常行走能力。更重要的是,手术带来的不仅是“无痛”,还有“保肢希望”,通过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部分患者的足部溃疡愈合速度明显加快,截肢风险降低40%~60%;同时,疼痛缓解后患者能正常活动,避免肌肉萎缩,进一步改善整体身体状态,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对生活的影响。
早治疗,早获益!
脊髓电刺激手术不仅能缓解疼痛,更能延缓疾病进展,尽量避免截肢悲剧,当然,糖尿病神经病变一定要配合糖尿病管理(血糖控制、足部护理等),这样疗效更持久。选择专业团队,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减轻疼痛,重获生活尊严!
疼痛科诊疗范围:
一、脊柱源性疼痛:颈椎病、颈源性头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胸椎根性神经痛、腰椎小关节紊乱等。
二、神经病理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会阴痛、残肢或幻肢痛等。
三、骨关节疾病:肩周炎、膝关节骨关节病、髋关节退行性疼痛、早期股骨头坏死、腕关节及踝关节疼痛等。
四、软组织损伤导致的疼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神经后支综合征、腰脊神经后肢卡压综合征、腰肌劳损、腰部韧带损伤、非特异性下腰痛等。
五、风湿免疫相关性疼痛:骨质疏松性骨痛、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纤维肌痛症、风湿性多肌痛等。
六、癌性疼痛:口服止痛药物控制不佳的顽固性癌痛。
七、心因性疼痛:躯体化障碍、焦虑抑郁状态引起的疼痛。
八、其他慢性顽固疼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交感神经性疼痛、顽固性呃逆、手术疤痕痛、睡眠障碍等。
科室目前开展的特色诊疗项目
1、超声引导下各种外周神经阻滞治疗;
2、放散式冲击波治疗技术;
3、银质针导热疗法;
4、富血小板血浆(PRP)疗法;
5、超声引导下颈、胸、腰段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
6、颈腰椎间盘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7、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调节术;
8、脊神经后支标准/脉冲射频治疗术;
9、癌痛神经阻滞、交感神经毁损、鞘内吗啡泵置入术;
10、脊髓电刺激(SCS)技术等。
文/图:疼痛科
审核:阿尖措 董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