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流感病毒进入活跃期,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频发,困扰着各年龄段人群。青海红十字医院中医科二病区立足中医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聚焦“零服药负担、操作简便、普适性强”的核心优势,以中医外治疗法为核心抓手,构建从预防到治疗的全流程健康防护体系,为市民平稳度过流感高发季保驾护航。

一、预防妙招:穴位按摩铸牢健康 “防护墙”
结合秋冬季节 “寒邪侵袭、肺卫易虚” 的中医病机特点,科室推出无需口服药物、安全便捷的外治预防方案 ——穴位按摩。由中医科主任徐有伟精心整理的“流感预防穴位指南”,推荐3个核心穴位,无需专业手法,在家即可轻松操作:
1.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方凹陷处,按揉可缓解头颈部不适、增强机体抗寒能力,抵御寒邪入侵;
2.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按揉能疏风解表、清热利咽,对早期咽痛、鼻塞有预防缓解作用;
3.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按揉可健脾益气、调和气血,从根源提升整体免疫力,减少流感感染风险。
操作方法:每穴按揉1-2分钟,力度以酸胀感为宜,每日坚持2次,长期坚持可有效增强体质。
1. 退热快治方案:针对高热(38.5℃以上)患者,推出“穴位贴敷”与“中药灌肠”两种特色疗法。穴位贴敷将清热解毒、解表退热的中药制成药膏,精准贴敷于大椎穴、曲池穴,通过穴位渗透直达病所;中药灌肠选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等清热解毒中药煎剂,经肠道吸收起效,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尤其适合儿童、胃肠道敏感人群及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退热温和且见效快。
2. 利咽镇咳方案:采用“耳穴压豆”疗法,选取肺、气管、咽喉、神门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刺激,通过耳部神经反射调节呼吸道功能,达到利咽、镇咳、止痒的效果。操作方法:每日按压3-4次,每次1分钟,力度以耳部酸胀为度。
3. 散寒解表方案:针对风寒型流感(表现为怕冷明显、无汗、流清涕、肌肉酸痛、恶寒等症状),采用火龙罐疗法。通过火龙罐的温热刺激与经络传导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散寒解表,有效缓解风寒引起的肢体酸痛、畏寒乏力等不适,起到辅助治疗、加速康复的作用。
4. 清热排毒方案:针对流感引发的高烧不退、咽痛剧烈、头晕头痛等症状,采用刺络放血疗法。通过精准定位穴位,适度外泄内蕴热毒,快速缓解热毒郁结引发的不适,缩短病程。
秋末冬初是流感防控的关键时期,除了运用中医外治手段,日常防护还需搭配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勤通风、少聚集等健康习惯,全方位铸牢健康防线。青海红十字医院中医科二病区将持续以专业的中医外治疗法,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大家平稳应对流感高发季。
供稿:中医科二病区
审核:阿尖措 董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