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行动、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终结结核
3月24日标志着第 30 个 “世界防治肺结核病日” 的到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宣传主题是 “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该主题的核心要义在于秉持社会共治的理念,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促使各方全面行动起来、全力投入其中,共同营造出全民积极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良好局面。通过这样的努力,旨在构建全民共享结核病防治成果的和谐氛围,为终结结核病的流行筑牢坚实根基,进而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位居第2位,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并发展为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可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如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以继发感染。
为了提升公众对结核病的了解,推广防治知识,并倡导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青海红十字医院积极回应国家卫健委的号召,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致力于提升广大民众对结核病防治的认知水平,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在本次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日中,我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广泛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公众对结核病的知晓率,还有效减少了结核病的传播,为控制疫情蔓延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携手参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的良好局面。
在本次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日中,我院公共卫生科与呼吸科紧密合作,紧扣宣传主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活动。活动当天,在呼吸科门诊内张贴宣传海报、发放知识手册、提供就诊咨询、开展科普宣教等,详细向门诊就诊患者介绍了结核病知识要点及防治措施。同时,在住院部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结核病防治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并对患者家属提出的结核防治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高了公众对结核病的知晓率,还有效减少了结核病的传播,为控制疫情蔓延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携手参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应对的良好局面。
本次宣传活动成效显著,成功提升了广大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的重视程度,加深了群众对结核病本身以及国家针对结核病患者提供的减免优惠政策的了解,促使居民群众增强了卫生保健意识。此外,活动还着重强调了结核病控制与人民群众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力地动员了全社会积极参与和关注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结核防治小知识
一、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染病,考古学证据表明,距今7000年以前的古代就已经有结核性疾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最常影响肺部,又可侵犯肝、肾、脑、淋巴结等其他器官,形成肺外结核病。它杀伤力惊人,号称“十痨九死”,一度被称为“会传染的癌症”。时至今日,尽管医疗技术的进步已经大大降低了结核病的致死率,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预防结核病,从我做起。
二、 肺结核有哪些症状?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结核病,要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
肺结核患者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 如何预防肺结核?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步骤。包括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改善室内通风:结核病通常通过空气传播,改善室内通风可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和浓度,降低感染的风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
避免长时间接触结核病患者:尽量减少与已经感染结核病的人长时间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封闭、通风条件不佳的环境中。如果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总之,结核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避免感染或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此外,我们还应积极投身于结核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对结核病的认知与警惕。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望终止结核病的流行。
文/图:公共卫生科
审核:阿尖措 董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