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的钟灵毓秀与雪域高原的辽阔雄奇,因一袭白衣而紧紧相连。自缔结“兄弟”之谊,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便以“鲁青一家亲”的赤诚,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把足迹印上海拔三千米。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创伤骨科……一批批专家骨干背起行囊、作别家乡,肩负技术输出与生命守望的双重使命。稀薄的氧气、剧烈的高反,从未动摇他们的信念——“为青海同胞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仁心与使命化作最坚韧的桥索,让两院深情跨越千山万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7月21日上午,家住西宁市68岁吴女士,因双眼视力下降近半年并伴间断性头疼来院就诊,经结合查体及辅助检查后发现:患者为一鞍区占位性病变,无功能性大垂体腺瘤(2.5X2.4X2.7CM),肿瘤侵袭左侧海绵窦,患者视神经受压,双侧视野缺损,我院神经外科团队与王海涛教授讨论后,于7月25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为患者实施了“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颅底重建术”,当日由济医附院的王海涛教授与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及麻醉科全力配合、密切协作,历时1小时30分后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仅出血20ml,术后麻醉苏醒后换着状态平稳,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
01
术后CT显示:病灶完整切除
情谊在一次次倾囊相授与虚心求教中生根发芽,济医附院王海涛教授团队及神经外科手术室,从高难度的“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到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再到科室规范化建设,将先进理念、精湛技术毫无保留地输入青海红十字医院。手术台旁的手把手带教,内镜屏幕前的热切交流,都是这份情谊最生动的注脚,将“输血”转化为“造血”,实现了多项技术从零到一的突破,共同守护了无数高原患者的健康。
01
手术的成功,有力彰显了我院神经外科在处理高龄、危重、颅内肿瘤方面的精湛技术和成熟能力。这一技术成果也生动体现了鲁青两地医疗帮扶与技术输出的紧密合作。同时,手术的成功也离不开麻醉科、手术室、耳鼻喉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等多学科的高效协作与无缝衔接,充分展现了我院神经外科在应对颅内复杂危重病例时的综合实力与专业水准。
02
展望未来,这份根植于鲁青大地、深系于医者仁心的珍贵情谊,是手术台上共同凝望内镜的专注,是深夜值班室分享的一碗熬饭,更是守护生命的庄严盟约。当格桑花与荷花在医学的春天里并蒂绽放,这条横亘在泰山与昆仑之间的“鲁青医联体”,正成为新时代健康青海建设之路上的铿锵步伐。
文/图:神经外科
审核:阿尖措 董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