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青海红十字医院心血管二病区汪鲁青副主任带领科室心律失常团队,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陈学智教授的指导下,成功为一名肾衰竭尿毒症期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植入新型主动螺旋式无导线起搏器,该无导线起搏器具有“可取出性”“长续航”“良好的兼容性”等特点,标志着我院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方面再上新台阶。
患者基本情况
该名患者为男性,71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黑矇2次,完善24小时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随时出现意识丧失、晕厥、心脏骤停等可能,严重可危及生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保证心脏的正常跳动。因该患者合并尿毒症,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治疗,体质弱,血管条件差,且全身皮肤瘙痒,患者反复出现不自主地抓挠行为,无法配合长时间平卧位治疗,而传统起搏器植入术面临囊袋感染、导线脱位等风险。经心血管二病区心律失常汪鲁青团队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全球领先的VR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系统。
手术过程顺利
此次手术使用的起搏器是2024年在国内首批上市的新型无导线起搏器。其采用独特的主动螺旋固定设计,在未完全旋入心肌前即可实时标测起搏参数(如阈值、阻抗、感知等),从而减少术中反复调整定位带来的心肌损伤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该起搏器电池耗竭后能够按需安全取出,同时具有长寿命与兼容性的高效能电池使续航时间长达15年以上,与传统起搏器相比,该起搏器避免了导线断裂、囊袋感染等并发症。微创与快速康复手术仅需局部麻醉,经股静脉穿刺完成,术中患者清醒且无痛感。术后恢复时间大幅缩短,体表无切口,美观性更优。
手术结果成功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患者表示,尽管体内植入了起搏器,但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对生活和工作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了主动螺旋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术后第一天,患者已经可以下床正常生活)
团队持续发力
近年来,青海红十字医院心血管二病区心律失常团队在汪鲁青副主任医师带领下,成功开展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尤其在重症心衰、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中展现出较高的诊治水平。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方面,能够常规开展心脏单、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三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三维成像下的复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早、房扑、房速、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
文/图:心血管二病区
审核:阿尖措 董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