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病情
近期,青海红十字医院儿科收治了一名7月龄的男婴,近两个月反复出现咳嗽和肺部感染,共住院治疗4次。每次病情进展较快,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患儿为足月顺产,出生时无异常,母亲孕期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目前,患儿大运动发育落后,3个月抬头、现可抬胸,但抬胸差、无法自主翻身或独坐。
治疗经过
但由于患儿出院后反复呼吸道感染、发育迟缓且出生史正常,医生建议进行基因检查以明确病因。随后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发现,该患儿携带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MAP1B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意义
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这名患儿存在MAP1B(微管相关蛋白1B)基因突变,这也是青海省首次报道此类病例。MAP1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其编码的蛋白质在神经元的发育和迁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显示,该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
脑室周围结节性异位(PVNH),这是一种胚胎期大脑发育异常的表现,主要特征为脑室周围出现灰质结节。PVNH可能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智力发育迟缓、癫痫发作以及运动发育落后等。
目前,关于MAP1B基因突变与脑发育异常的具体关联仍在深入研究中。对于该患儿而言,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反复感染、发育迟缓等临床表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发现不仅为患儿的诊断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也为后续治疗和康复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医生建议与治疗方向
针对患儿的特殊情况,医生提出了以下治疗和管理建议:
1.定期随访:持续监测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康复训练:继续开展针对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康复训练,以促进患儿的全面发展。康复训练应根据患儿的具体进展进行个性化调整,以最大化改善功能。
3.基因咨询:建议患儿家属与遗传学专家进行深入沟通,全面了解基因突变对患儿及家族的潜在影响。通过专业的遗传咨询,家属可以更好地制定家庭健康管理计划,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结 语
通过基因检测,青海红十字医院小儿内科成功为患儿明确了病因,也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尽管MAP1B基因突变较为罕见,但早期诊断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我们呼吁更多家长关注儿童发育异常和反复感染问题,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检查,以便尽早发现潜在的遗传或发育问题。
医学的进步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的突破,更需要人文关怀的传递。希望这篇报道能够帮助患儿及其家属更好地理解病情,同时也为更多家庭提供科学指导和心理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图:小儿内科
审核:阿尖措 董秋霞